最近和諮商所的心理師閒聊的過程中,發現大家身為媽媽角色有很多相似的經驗和感受。以前很愛買東西,現在雖然也愛買,但卻變成買小孩的東西和生活用品;以前很愛享受美食的,現在腦袋裡總是想著孩子和家人要吃什麼;以前很愛說走就走的旅程,現在卻需要考慮全家的行程,連想出門放風都要把家裡先張羅好。這些感覺,既甜蜜,但也好負擔阿!
在我們的文化裡,女性進到家庭角色後,「我」就被稀釋了,我們成為妻子、成為媳婦、成為母親。這些角色好容易讓我們忘記「自己」,忘記自己的需求、忘記自己的夢想、忘記自己的喜好。這些稀釋或改變可能來自社會期待一個女性的樣子、可能來自過往從原生家庭母親角色的學習,或是我們對自己的期待。
我很喜歡吳念真導演拍攝的台灣女人,裡面有一段描述「你們一世人三支香拿上手,求的都是厝內翁婿大小平安順事,在神明面前,你們不曾提過自己的名字。」這段話讓人好有感觸,你也忘了自己了嗎?忘了成為一個媽媽、成為一個妻子或媳婦前,你是誰嗎?
你還記不記得,以前假日你最喜歡的行程是什麼?
你還記不記得,你最喜歡的那件好看但不實穿的衣服多久沒穿了?
你還記不記得,那個你好想去,但都還沒有辦法成行的旅程?
五月天有一首歌的歌詞裡說「每個渺小的理由都困住自由,有些事情還不做,你的理由會是什麼」,可不可以讓我們偶爾放下那個理由,找回自己?可不可以今天晚上,幫自己買一份雞排和最喜歡的飲料,放下其他角色,一起練習當一個「足夠好的媽媽」而不是「完美的媽媽」,夠好的媽媽,允許自己放個假,當我們有餘裕陪伴自己的時候,也才有能力好好陪伴孩子成長。
最後,《台灣女人》推薦給大家:https://fb.watch/pa9K-vE3J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