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用的遊戲治療,我們在家也是在玩,而且還很多種,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家小安很喜歡玩賽車電動,我們在玩遊戲時相處很好,只是沒遊戲的時間,他好難溝通呢!」
遊戲的目的很多元,有些遊戲具趣味性、教學性、運動性、競爭性或創造性,有單人或多人桌遊等等,不勝枚舉。
今天想聊一聊的是 #治療性質的遊戲(Play Therapy)。就如同成人的個別諮商,兒童的晤談模式,是以遊戲當成媒介,心理師透過媒介,來接近孩子們的主觀世界,孩子可以在 #心理感受安全的環境架構下,允許自我表達、「玩出」他們 #未覺察到的行為或感受,就如同成人「說出」心裡的困境一樣重要。
遊戲治療是 #歷程性的過程,因為,孩子不太可能在一次經驗的時間,就能如實展現真實的自我或表達情感。孩子可能在初期進行幾次,對治療關係會感到陌生和不習慣(與外在現實生活不同),是蠻常見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不太會有如同治療關係般的對話。
“ 這時,心理師會透過語言,表達出孩子心中的疑惑不安,同時確認治療空間的安全性,目的是要示範,心理師,這個人,#就如同一個具涵容性的容器,允許孩子安心地回到自己身上,不用再花費好大力氣 #防備、抗拒或示好,治療關係就會建立。”
當孩子能 #安心地 使用遊戲媒材,玩出(act out) 他們的感受,那麼心理師就得到具體的材料,來協助孩子能覺察他們的#情緒狀態。並以 #接納的態度 來傾聽及回映孩子的心理需要,如難過、挫折、憤怒等等的心理意義。
孩子會感到被#接納,就不用那麼害怕這些情緒會吞噬自己,因為每個當下的情緒是 #具有功用的。此外,孩子慢慢相信自己是 #有能力做決定的時候,他們更能 #看重自己,我想,不僅在遊戲時間,也會漸漸地表現在生活上,並成為自己成長需要的養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