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每天只知道跟媽媽在家裡玩樂度過的小犬,自從某次經過了幼稚園門口看見了裡面的溜滑梯設施,以及只有影片上看過的娃娃車之後,對於即將上學變得非常的期待,但其實並未多想上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於是乎,當八月開學日來臨時,小犬就在媽媽還在擔心不已的時候,放開媽媽的手頭也不回,直接牽著老師的手往校園大步邁進,殊不知正開心要往溜滑梯設施前進行,就被老師牽著往反方向的教室帶入。好不容易等到放學時間前往接送時,不意外的接回了哭成淚人兒的小孩,除了發現上學原來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一回事後,更是開始每天想到上下學就表示想爸爸、想媽媽、不想上學然後開始哭泣的日常,讓媽媽看著除了不捨,也會有種是否太早送去上學的罪惡感,與此同時也努力地提醒自己,如何讓孩子學習從只跟父母家人緊黏在一起,到逐漸分離去探索外在世界人際過程似乎也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就在哭滿一週後,小犬仍是每天早上邊看電視邊喊「找不到媽媽,哭哭」。即便有隨身攜帶的安撫娃娃陪伴,仍然無法緩解爸爸媽媽沒有隨時在身邊的分離焦慮與不安感,於是在第二週上學前,臨時跟孩子討論帶著家人照片上學的想法,在淚眼汪汪的小犬點頭同意後,母子倆臨時在出門前用拍立得拍下合照,並放進書包帶上學,然後一路上持續安撫、同理、擁抱、鼓勵,雖然騎車到學校後仍立刻落淚,但這次當老師靠近準備將孩子抱起的時候,那一瞬間突然詢問老師能否試著看他願不願意自己走進去,老師愣了一秒退後,並一同詢問是否願意自己走進去的時候,小人掉下兩顆淚珠點頭,努力轉身牽著老師的手,同時小聲地說了掰掰就走進校園了。後來聽老師說孩子進到教室前就沒哭了,上午也很努力忍到午睡才哭泣一下,讓媽媽覺得心疼也欣慰。

只是關於分離跟成長真的是一件需要好長適應期的事,常常是頻繁前進後退的過程,更是考驗身旁的陪伴照顧者,常常處在順應孩子不要上學的無理要求也不是,還是無視適應不良的吶喊也不是,只能儘量不要太抓狂的讓孩子在有限的現實中找出一些能快樂的心理緩衝空間。

後來又過了一週,接連兩天周末的凌晨起來亂哭不要上學,仍是每天早上出門前就哭著不要上學,進校門口前更是開始大哭的走進校門。早上日常的難過不想上學想回家,媽媽除了日常的擁抱,語言安撫,臨時拿起昨晚跟爸爸一起塗鴉的畫本進行內容指認,上學途中也持續同理因為上學需要忍耐分離帶來的難受,小犬仍持續的難過與不想上學,於是乎臨機一動,藉由昨晚父子的活動,細數今天回家能夠繼續繪畫的動物圖案,小犬也同步跟著覆述,等到了校門之後,繼續強化回家能做的事,小人難得完全沒有哭泣,但步伐垂頭喪氣的跟著老師進了校園跟教室。

讓身為母親的我,突然深刻有感,比起各種外在的陪伴與支持(卡通節目、玩具)階段性的度過分離,來自安全基地的陪伴與遊戲似乎能夠深層的協助撐出一些面對分離過程的焦慮與不安,至少今天早上沒有眼淚汪汪向前邁進。尤其當聽到其他老師肯定孩子在學校心情好的時候,其實會去安撫其他哭泣同學,讓媽媽心中滿是訝異與欣慰,看來我家的孩子似乎慢慢能夠將自己的好客體過度出來,也幫助他自己逐步適應新環境。

記錄著小人這段上學適應期,感覺充滿各種媽媽複雜的心情,但同時也感謝過往心理專業的訓練,才能在這一團混亂的適應與內外在的衝突過程中,努力看見孩子的成長與改變,而不僅只是一眛的要孩子不要哭、沒什麼好哭等等,努力讓孩子有表達恐懼焦慮不安的空間,同理對於分離本來就可能有的不安怕怕,但也鼓勵怕一下就好,沒關係,所以每當聽到小人自己安慰自己-沒關係,不怕的時候,雖然百感交集,但也看到孩子努力成長出屬於他自己應對外在世界各種衝突時,心理緩衝空間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