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跨完年後、隨著時間推進,即將迎接春節的到來,每年都會有這段喜氣洋洋、張燈結綵時期,家家戶戶多會有一連串拜年、走春等儀式,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利、豐收無虞,相對也會避免某些不符習俗的選擇或行動。

前陣子,孩子突然和我分享,學校老師上課提到除夕:祭祖、拜地基主、圍爐、守歲、初一:拜拜、行春(走春)、初二:回娘家…等習俗,並略帶困惑遲疑地詢問我:「為什麼我們家的行程和習俗規定的不一樣?」我笑著問她:「不一樣,會怎麼樣嗎?不一樣,你有不舒服或我們家的其他人有不愉快嗎?」孩子貌似理解的回覆我說:「好像不一樣、也不會怎麼樣?也沒有關係…」,然後又自顧自地去做著想做的事。

回想當初與老爺結婚時,忘了是為了符合習俗還是什麼,明明兩家住的近、硬是多繞了幾圈路,才完成迎娶的儀式,事隔多年想起來還是覺得挺好笑的玩笑話。但若相對為了柴米油鹽的生活打拼,身心極度疲憊或是難以負荷的狀態時,硬是要符合超出己力的習俗或規則。除了過度勉強、可能還會衝擊既有的婚姻或家庭關係,有時我也會思考 ——

這樣沒有彈性的形式而形成不愉快的結果,真的有與習俗的本意相符嗎?

有次閒聊,好友與我分享,他在某年除夕夜沒有婆家或娘家,反倒是獨自一人去飯店住了一晚;有次上課,聽聞老師分享除夕夜他和太太是各自回自己的原生家庭慶祝。猶記當下,我一整個瞠目結舌、嘖嘖稱奇,同時也有很大的反思和新學習 ——

原來 即使是長年以來的儀式或習俗,也能因人而異地選擇和調整,但需要與伴侶或家人達到雙方可以接受的共識。

對於儀式和習俗,我們仍然抱持著尊重和能力所及地實踐,畢竟那是從以往沿用至今的精神和社會脈絡與其價值,若能相對多出些彈性和可選擇的空間,我想更能符合人性和真正的快樂。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都能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真正的快樂~新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