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的青春風暴期,反思為人父母的角色》
回想當初,考上不大好考的諮商所時,也已趨近高齡產婦的年紀,於是順水推舟的受孕並同時入學。時光匆匆,當年那個在肚子裡一起修課的小小孩,至今已長大成很有主見的青少年(擁有大人說一句、他能頂十句的力道),舉
回想當初,考上不大好考的諮商所時,也已趨近高齡產婦的年紀,於是順水推舟的受孕並同時入學。時光匆匆,當年那個在肚子裡一起修課的小小孩,至今已長大成很有主見的青少年(擁有大人說一句、他能頂十句的力道),舉
最近偶然看到了這個標題,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想起從待產開始煎熬了12小時,好不容易在不知如何用力的不安,還是崩潰的擠出了期待許久的寶貝之後,再聽著旁邊的醫護人員理性的確認基本生理狀態都正常,再看
我們都是在成為父母之後開始學習怎麼成為「孩子的爸媽」,才發現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常常都是在「不確定是否正確」的狀態中與孩子相伴,而且難免會有懷疑自己是否是好爸媽的時刻,即使是身為心理師的我也是如此。
前陣子,新聞不斷播報大人打小孩的新聞,大人生氣的時候,想用痛覺讓孩子記得經驗,因為古人說痛定思痛,進而記取痛苦的教訓。 但孩子怎麼記也記不得~~不是他記不得,而是痛苦的感覺,記得的經驗是「 我是個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