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學,拒的是什麼?》
在成為心理師之前,未曾想到有那麼一天,自己真的能成為小時候曾想過,但立刻就被外界跟自己都打槍,你不可能成為的角色。 應該說,比起築夢,更多的是來自生活的現實與無能為力,尤其年紀小的時候,似乎光是能度過
在成為心理師之前,未曾想到有那麼一天,自己真的能成為小時候曾想過,但立刻就被外界跟自己都打槍,你不可能成為的角色。 應該說,比起築夢,更多的是來自生活的現實與無能為力,尤其年紀小的時候,似乎光是能度過
自跨完年後、隨著時間推進,即將迎接春節的到來,每年都會有這段喜氣洋洋、張燈結綵時期,家家戶戶多會有一連串拜年、走春等儀式,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利、豐收無虞,相對也會避免某些不符習俗的選擇或行動。 前陣
最近聽了Oprah 訪問 Dr.Shefali的專訪影片 內容談及父母親不用經過任何訓練、證照或繼續教育,但就可能成為父母親,因此是非常重要的身分。父母親,則要保有開放覺察的態度,積極關切孩子們的身心
最近陪伴女兒練習走路,看著她邊走路邊哭泣,可以感受到其內心的害怕與擔憂。這讓我想起自己過去在學習的道路上,亦有相似的心境,更可以理解「成長」並非都是美好的,往往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慢慢摸索而來。 國中時,
有一種愛,很純粹。 當你看見鏡中的自己時,你會打從心底的觀察、在意和關懷。 「你會問自己過得好不好?」 「你會思考怎麼樣、能讓自己好受一點?」 「你會知道做什麼選擇、自己會比較滿意? 」 與自己同在,